电缆标准

GB 13836-2000 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
GB 16487.9-2005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 废电线电缆
GB 16787-1997 30 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16788-1997 30 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抗扰度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28374-2012 电缆防火涂料
GB 29415-2013 耐火电缆槽盒
GB 31247-2014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T 10151-2008 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头、插座技术条件
GB/T 11017.1-2014 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11017.2-2014 额定电压110kV(Um=126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 电缆
GB/T 11017.3-2014 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附件
GB/T 11091-2014 电缆用铜带
GB/T 11313.24-2013 射频连接器 第24部分: 75Ω电缆分配系统用螺纹连接射频同轴连接器(F型)分规范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1部分:通用规范
GB/T 11318.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10部分:分配器和用户分支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1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11部分:衰减器、均衡器、滤波器和陷波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12-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12部分:系统输出口通用规范
GB/T 11318.14-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14部分:避雷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3-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3部分:电视调制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4-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4部分:频道处理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6-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6部分:混合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7-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7部分:放大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8-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8部分:干线放大器通用规范
GB/T 11318.9-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第9部分:电源设备通用规范
GB/T 11322.1-2013 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
GB/T 11326.1-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 一般规定
GB/T 11326.2-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 铜芯非填充电缆
GB/T 11326.4-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 铜芯填充电缆
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GB/T 11327.2-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2部分:局用电缆(对线组或三线组或四线组或五线组的)
GB/T 11327.3-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3部分:终端电缆(对线组的)
GB/T 12527-2008 额定电压1 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T 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
GB/T 12666.1-2008 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垂直燃烧试验
GB/T 12666.2-2008 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水平燃烧试验
GB/T 12666.3-2008 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3部分:倾斜燃烧试验
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 12706.2-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 12706.3-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 (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GB/T 12706.4-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
GB/T 12826-1991 移动设备用卷绕电缆载流量计算导则
GB/T 12972.1-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 一般规定
GB/T 12972.10-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0部分: 矿工帽灯电线
GB/T 12972.2-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GB/T 12972.3-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3部分: 额定电压0.66/1.14kV 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
GB/T 12972.4-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
GB/T 12972.5-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5部分: 额定电压0.66/1.14kV 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
GB/T 12972.6-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GB/T 12972.7-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屏蔽橡套软电缆
GB/T 12972.8-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8部分: 额定电压0.3/0.5kV 矿用电钻电缆
GB/T 12972.9-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
GB/T 12976.1-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30kV及以下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
GB/T 12976.2-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35kV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
GB/T 12976.3-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GB/T 13029.1-2003 船舶电气装置 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
GB/T 13029.2-2010 船用电缆 同轴软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GB/T 13029.3-2010 船用电缆 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GB/T 13033.1-2007 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 第1部分:电缆
GB/T 13033.2-2007 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 第2部分:终端
GB/T 13137-1991 2.6/9.5 mm综合中同轴电缆高频四芯组或高频线对12路载波电话终端设备技术条件
GB/T 13425-1992 24路海底同轴电缆载波电话设备测试方法
GB/T 13429-1992 120路海底同轴电缆载波电话设备测试方法
GB/T 13430-1992 24路海底同轴电缆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GB/T 13431-1992 120路海底同轴电缆载波电话设备技术要求
GB/T 13849.1-201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则
GB/T 13849.2-199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第2部分:铜芯、实心或泡沫(带皮泡沫)聚烯烃绝缘、非填充式、挡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3849.3-199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第3部分:铜芯、实心或泡沫(带皮泡沫)聚烯烃绝缘、填充式、挡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3849.4-199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第4部分:铜芯、实心聚烯烃绝缘(非填充)自承式、挡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3849.5-199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第5部分:铜芯、实心或泡沫(带皮泡沫)聚烯烃绝缘、隔离式(内屏蔽)、挡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4049-2008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GB/T 14130-1993 电缆数字段进网要求
GB/T 14131-1993 同轴电缆数字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 14132-1993 对称电缆数字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 14134-1993 纸绝缘铅套市内通信电缆
GB/T 14135-1993 铜芯星绞铅套高频对称通信电缆
GB/T 14315-2008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GB/T 14316-2008 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
GB/T 14864-2013 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
GB/T 15065-2009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GB/T 15396-1994 射频电缆和连接器用六角和正方形压模腔体、压头、标准规、外导体压接套和中心接触件压接导线筒的尺寸
GB/T 15579.12-2012 弧焊设备 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
GB/T 15875-1995 漏泄电缆无线通信系统总规范
GB/T 15891-1995 射频电缆 第四部分:超屏蔽电缆规范 第一篇: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389-2013 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
GB/T 17502-2009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T 17556-2010 船用电力和通信电缆护套材料
GB/T 17557-2010 船舶、近海装置用电力、控制、仪表、通信及数据电缆的绝缘材料
GB/T 17562.8-2002 频率低于3 MHz的矩形连接器 第8部分:具有4个信号接触件和电缆屏蔽用接地接触件的连接器详细规范
GB/T 17650.1-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
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 17651.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1部分:试验装置
GB/T 17651.2-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GB/T 17737.1-2013 同轴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GB/T 17737.2-2000 射频电缆 第2部分: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硬射频同轴电缆分规范
GB/T 17737.201-2015 同轴通信电缆 第1-201部分:环境试验方法 电缆的冷弯性能试验
GB/T 17737.3-2001 射频电缆 第3部分:局域网用同轴电缆分规范
GB/T 17737.313-2015 同轴通信电缆 第1-313部分:机械试验方法 介质和护套的附着力
GB/T 17737.4-2013 同轴通信电缆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GB/T 17737.5-2013 同轴通信电缆 第5部分:CATV用干线和配线电缆分规范
GB/T 17738.1-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738.2-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2部分: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T 17738.3-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3部分:半柔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T 17738.4-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4部分:半硬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T 17746-1999 石油液体和气体动态测量 电和(或)电子脉冲数据电缆传输的保真度和可靠度
GB/T 17755-2010 船用额定电压为6 kV(Um=7.2 kV)至30 kV(Um=36 kV)的单芯及三芯挤包实心绝缘电力电缆
GB/T 18015.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GB/T 18015.1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1部分:能力认可 总规范
GB/T 18015.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2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1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空白详细规范
GB/T 18015.2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能力认可 分规范
GB/T 18015.3-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3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31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 空白详细规范
GB/T 18015.3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32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 能力认可 分规范
GB/T 18015.4-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4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空白详细规范
GB/T 18015.4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2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能力认可 分规范
GB/T 18015.5-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6-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6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工作区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50-2000 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
GB/T 18212-2000 户内装置用电缆最大外径的计算
GB/T 18213-2000 低频电缆和电线无镀层和有镀层铜导体电阻计算导则
GB/T 18380.11-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GB/T 18380.1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8380.13-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3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
GB/T 18380.21-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21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GB/T 18380.2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8380.31-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1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
GB/T 18380.3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2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 F/R类
GB/T 18380.33-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类
GB/T 18380.34-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B类
GB/T 18380.35-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C类
GB/T 18380.36-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6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D类
GB/T 18404-2001 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
GB/T 18616-2002 爆炸性环境保护电缆用的波纹金属软管
GB/T 18889-2002 额定电压6 kV(Um=7.2 kV)到35 kV(Um=40.5 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GB/T 18890.1-2015 额定电压220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18890.2-2015 额定电压220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电缆
GB/T 18890.3-2015 额定电压220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附件
GB/T 19215.1-2003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215.2-2003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 第2部分:特殊要求 第1节:用于安装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的电缆槽管系统
GB/T 19215.3-2012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 第2部分:特殊要求 第2节:安装在地板下和与地板齐平的电缆槽管系统
GB/T 19215.4-2017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 第2部分:特殊要求 第4节:辅助端
GB/T 19216.11-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11部分:试验装置 火焰温度不低于750℃的单独供火
GB/T 19216.12-2008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12部分:试验装置 火焰温度不低于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
GB/T 19216.21-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额定电压0.6/1.0 kV及以下电缆
GB/T 19216.23-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3部分: 试验步骤和要求 数据电缆
GB/T 19216.25-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5部分: 试验步骤和要求 光缆
GB/T 19216.31-2008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31部分:供火并施加冲击的试验程序和要求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缆
GB/T 19384.3-2012 纺织机械与附件 针织机用输纱器与纱线控制装置 第3部分:连接电缆和互联电缆尺寸
GB/T 19637-2005 电器附件--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缆卷盘
GB/T 19637-2017 电器附件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缆卷盘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 19849-2014 电缆用无缝铜管
GB/T 20041.1-2015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041.21-2008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1部分:刚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20041.21-2017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1部分:刚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20041.22-2009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2部分:可弯曲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20041.23-2009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3部分:柔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20041.24-2009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4部分:埋入地下的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GB/T 20041.25-2016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 第25部分:导管固定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 20637-2006 船舶电气装置 船用电力电缆 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
GB/T 20779.2-2007 电力防护用橡胶材料 第2部分:电缆附件用橡胶材料
GB/T 20841-2007 额定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GB/T 21021-2007 射频连接器、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 互调电平测量
GB/T 21204.1-2007 用于严酷环境的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GB/T 21430.1-2008 宽带数字通信(高速率数字接入通信网络)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户外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GB/T 21762-2008 电缆管理 电缆托盘系统和电缆梯架系统
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22078.2-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GB/T 22078.3-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
GB/T 22353-2008 土方机械 电线和电缆 识别和标记通则
GB/T 22381-2008 额定电压 72.5kV 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充流体及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连接 充流体及干式电缆终端
GB/T 22381-2017 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充流体及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连接 充流体及干式电缆终端
GB/T 22577-2008 核电站用1E级电缆 通用要求
GB/T 23309-2009 电缆屏蔽用铝镁合金线
GB/T 23639-2017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GB/T 23643-2009 电线电缆用高速编织机
GB/T 24976.2-2010 电器附件环境设计导则 第2部分: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和槽管系统
GB/T 24976.3-2010 电器附件环境设计导则 第3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缆卷盘
GB/T 25087-2010 道路车辆 圆形、屏蔽和非屏蔽的60V和600V多芯护套电缆
GB/T 25089-2010 道路车辆 数据电缆
GB/T 26011-2010 电缆护套用铅合金锭
GB/T 26171-2010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检测方法
GB/T 27794-2011 电力电缆用承插式混凝土导管
GB/T 28427-2012 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
GB/T 28429-2012 轨道交通1500V及以下直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
GB/T 28542-2012 道路车辆应急起动电缆
GB/T 28567-2012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技术要求
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 电缆
GB/T 2900.40-1985 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密度测定方法 吸水试验 收缩试验
GB/T 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低温试验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2951.3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失重试验 热稳定性试验
GB/T 2951.4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 熔体指数测量方法 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 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 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
GB/T 2951.4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42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高温处理后卷绕试验 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 测定质量的增加 长期热稳定性试验 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
GB/T 2951.5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51部分:填充膏专用试验方法 滴点 油分离 低温脆性 总酸值 腐蚀性 23℃时的介电常数 23℃和100℃时的直流电阻率
GB/T 2952.1-2008 电缆外护层 第1部分:总则
GB/T 2952.2-2008 电缆外护层 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
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层 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GB/T 29631-2013 额定电压1.8/3 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
GB/T 29782-2013 电线电缆环境意识设计导则
GB/T 29839-2013 额定电压1kV(Um=1.2kV)及以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GB/T 30085-2013 工业系统、装置和设备及工业产品 电缆和电线的标记
GB/T 3048.1-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GB/T 3048.10-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 3048.11-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GB/T 3048.1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 3048.13-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 3048.1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
GB/T 3048.16-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6部分:表面电阻试验
GB/T 3048.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 3048.3-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7-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电痕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0552-2014 电缆导体用铝合金线
GB/T 3082-2008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
GB/T 31248-2014 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
GB/T 31489.1-2015 额定电压5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用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系统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31723.405-2015 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4-5部分:电磁兼容 耦合或屏蔽衰减 吸收钳法
GB/T 31723.406-2015 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4-6部分:电磁兼容 表面转移阻抗 线注入法
GB/T 31834-2015 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
GB/T 31840.1-2015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 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 (Um=1.2kV)和3kV (Um=3.6kV)电缆
GB/T 31840.2-2015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 kV) 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 31840.3-2015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 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GB/T 32129-2015 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
GB/T 32346.1-2015 额定电压220 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32346.2-2015 额定电压220 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 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
GB/T 32346.3-2015 额定电压220 kV(Um=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海底电缆附件
GB/T 3333-1999 电缆纸工频击穿电压试验方法
GB/T 3334-1999 电缆纸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试验方法(电桥法)
GB/T 33367-2016 铠装电缆用铝合金带材
GB/T 33430-2016 硅橡胶混炼胶 电线电缆用
GB/T 33594-2017 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
GB/T 33596-2017 船舶电气装置 船用和海上设施用电力、控制、仪表和通信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
GB/T 33606-2017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
GB/T 34016-2017 防鼠和防蚁电线电缆通则
GB/T 34135-2017 工业用电缆卷盘
GB/T 34182-2017 复合材料电缆支架
GB/T 34926-2017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及终端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011-2013 1.2/4.4mm 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GB/T 4012-2013 2.6/9.5mm 同轴综合通信电缆
GB/T 501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1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13.3-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GB/T 5013.4-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T 5013.5-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GB/T 5013.6-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
GB/T 5013.7-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
GB/T 5013.8-201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8部分:特软电线
GB/T 5019.10-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
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2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23.3-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T 5023.4-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GB/T 5023.5-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GB/T 5023.6-200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GB/T 5023.7-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GB/T 5054.1-2008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1部分:普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5054.2-2008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2部分:高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5054.3-2006 道路车辆 多芯电缆线 第3部分:无屏蔽护套低压电缆线的结构、尺寸和标记
GB/T 5054.4-2008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4部分:螺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5441-2016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GB/T 5964-2008 核仪器用同轴电缆连接器
GB/T 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 6995.1-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1部分: 一般规定
GB/T 6995.2-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2部分: 标准颜色
GB/T 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6995.4-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4部分: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6995.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5部分: 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7393-1987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输出口基本尺寸
GB/T 7594.1-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7594.10-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10部分:90℃一般不延燃橡皮护套
GB/T 7594.11-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11部分:180℃ 橡皮绝缘或护套
GB/T 7594.2-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2部分:65℃橡皮绝缘
GB/T 7594.3-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3部分:70℃橡皮绝缘
GB/T 7594.4-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4部分:65℃一般橡皮护套
GB/T 7594.5-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5部分:65℃一般不延燃橡皮护套
GB/T 7594.6-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6部分:65℃重型橡皮护套
GB/T 7594.7-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7部分:65℃重型不延燃橡皮护套
GB/T 7594.8-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8部分:90℃橡皮绝缘
GB/T 7594.9-1987 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 第9部分:85℃一般不延燃橡皮护套
GB/T 7969-2003 电力电缆纸
GB/T 7970-1999 通讯电缆纸
GB/T 7971-2007 半导电电缆纸
GB/T 8815-20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9025-1988 30 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机电配接值
GB/T 9326.1-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 试验
GB/T 9326.2-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 交流500kV及以下纸绝缘铅套充油电缆
GB/T 9326.3-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 终端
GB/T 9326.4-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4部分: 接头
GB/T 9326.5-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5部分: 压力供油箱
GB/T 9327-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式和机械式连接金具 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 9330.1-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9330.2-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GB/T 9330.3-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3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
GB/T 9331-2008 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GB/T 9332-2008 船舶电气装置 控制和仪器回路用150/250V(300V)电缆
GB/T 9333-2009 船舶电气设备 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 一般仪表、控制和通信电缆
GB/T 9334-2009 船舶电气设备 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 船用同轴软电缆

柔性电缆

原文:柔性电缆教程 本文介绍了柔性电缆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涵盖从设计、材料、标准到生产的各方面内容,是柔性电缆行业快速入门的首选读物。
主要作者为 南汇村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录
一、概述
二、历史与发展
三、电缆分类
3.1 裸电线
3.2 绕组线
3.3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
3.4 电力电缆
3.5 通信电缆和光缆
四、柔性电缆
4.1 柔性电缆的应用场合
4.2 柔性电缆的结构
4.3 导体结构设计
4.3.1 绞合形式分类
4.3.2 绞合角和绞入率
4.3.3 最小节距比、层数与单线根数的关系
4.3.4 线芯的填充系数
4.3.5 导体结构
4.4 绝缘结构设计
4.4.1 绝缘层的设计原则
4.4.2 绝缘材料的选择原则
4.4.3 绝缘厚度的确定
4.4.4 交流系统的单芯、多芯电缆绝缘层中的电场分布
4.4.5 绝缘的电气强度
4.4.6 塑料及橡皮绝缘电缆的绝缘设计
4.4.7 直流单芯电缆绝缘设计
4.5 屏蔽结构设计
4.5.1 聚氯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4.5.2 交联聚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4.6 护层结构设计
4.6.1 护层的设计原则
4.6.2 护层的结构类型
4.6.3 护套厚度的确定
4.7 柔性电缆的型号
五、柔性电缆的性能
5.1 设计电压
5.2 导体电阻
5.2.1 导体直流电阻
5.2.2 道题交流电阻
5.3 电感及电磁力
5.3.1 电缆电感的计算
5.3.2 电缆护套的电感
5.3.3 电磁力的计算
5.3.4 电缆的电抗、阻抗及电压降
5.3.5 金属护套的电感电压及电流
5.4 通信电路
5.4.1 电缆通信电路的传输概念
5.4.2 通信电缆的等效电路
5.4.3 均匀电缆的基本方程式
5.5 一次传输参数
5.5.1 有效电阻
5.5.2 电感
5.5.3 电容
5.5.4 绝缘电导
5.6 二次传输参数
5.6.1 衰减常数
5.6.2 相移常数
5.6.3 波阻抗
5.6.4 电磁波波长和传播速度
5.7 一次干扰参数
5.7.1 对称电缆的电磁耦合
5.7.2 同轴对的耦合阻抗
5.8 二次干扰参数
5.8.1 串音的概念
5.8.2 对称电缆回路的串音
5.8.3 同轴对间的串音
5.9 波阻抗不均匀性
5.9.1 波阻抗不均匀的概念
5.9.2 波阻抗不均匀的种类和原因
5.9.3 波阻抗不均匀性的表示方法
5.9.4 反射波对输入阻抗的影响
5.9.5 波阻抗偏差与结构上偏差的关系
5.9.6 伴流通量
5.10 屏蔽
5.10.1 屏蔽的一般概念
5.10.2 同轴对的屏蔽
5.10.3 对称电缆的屏蔽
5.10.4 电缆金属套的屏蔽作用
5.11 通信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1 对称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2 同轴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3 同轴射频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4 对称射频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5 介质损耗角正切和介电常数
5.12 绝缘电阻
5.12.1 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
5.12.2 几何因素计算
5.13 电缆的电容
5.13.1 电容的计算
5.13.2 多芯电缆的工作电容
5.13.3 电容充电电流的计算
5.14 电缆的介质损耗
5.14.1 介质损耗的概念
5.1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
5.14.3 油浸纸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的特性
5.15 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5.1 绝缘的老化及寿命概念
5.15.2 交流电压下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5.3 多次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的老化
5.15.4 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6 电缆的电场分布及其计算
5.16.1 交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5.16.2 直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5.17 绝缘击穿强度的统计理论
5.17.1 绝缘材料的寿命曲线
5.17.2 电缆绝缘击穿强度与电缆几何尺寸的关系
5.18 电缆的热稳定性条件
5.19 电缆的发热曲线
5.20 电缆的散热曲线
六 材料简述
6.1 导体材料
6.1.1 铝
6.1.2 铝合金
6.1.3 铝带(箔)
6.1.4 铜
6.1.5 铜合金
6.2 导体镀层
6.2.1 锡
6.2.2 银
6.2.3 镍
6.3 电缆护层
6.3.1 塑料
6.3.2 聚氯乙烯树脂
6.3.3 聚乙烯及共聚物
6.3.4 聚四氟乙烯
6.3.5 聚全氟乙丙稀
6.3.6 四氟乙烯-依稀共聚物
6.3.7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6.3.8 聚偏氟乙烯
6.3.9 聚三氟氯乙烯
6.3.10 聚丙烯
6.3.11 聚苯乙烯
6.3.12 氯化聚醚
6.3.13 聚酰胺
6.3.14 聚酰亚胺
6.3.15 有机硅-聚酰亚胺共聚物
6.3.16 聚酯
6.3.17 环氧树脂
6.3.18 天然橡胶和橡皮
6.3.19 硅橡胶和橡皮
6.3.20 氯磺化聚乙烯及橡皮
6.3.21 氯化聚乙烯及橡皮
6.3.22 氯醚橡胶和橡皮
6.3.23 氟橡胶和橡皮
6.4 纤维、带材及光纤
6.4.1 棉纱及其制品
6.4.2 天然丝
6.4.3 麻纱和麻线
6.4.4 非织造麻布
6.4.5 隔火阻燃布带
6.4.6 玻璃丝及其制品
6.4.7 阻燃玻璃丝布
6.4.8 石棉纱及其制品
6.4.9 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
6.4.10 聚丙烯弹性索
6.4.11 非织造布(无纺布)
6.4.12 涤纶丝
6.4.13 锦纶丝和线
6.4.14 芳纶丝
6.4.15 碳素纤维
6.4.16 聚氯乙烯胶粘带
6.4.17 聚乙烯胶粘带
6.4.18 聚酯胶粘带
6.4.19 聚四氟乙烯胶粘带
6.4.20 绝缘胶布带
6.4.21 普通自粘性绝缘带
6.4.22 丁基自粘性绝缘带
6.4.23 乙丙自粘性绝缘带
6.4.24 半导电自粘袋
6.4.25 电应力控制带
6.4.26 自粘性丁基阻燃带
6.4.27 自粘性乙丙无卤阻燃带
6.4.28 自粘性抗电碳痕带
6.4.29 自粘性硅橡胶带
6.4.30 铝塑复合带
6.4.31 铝塑复合带
6.4.32 钢塑复合带
6.4.33 耐火云母带
6.4.34 阻燃氯丁想皮带
6.4.35 沥青醇酸漆布带
6.4.36 交联聚乙烯带(XLPE带)
6.5 电磁线漆、油料、涂料
七、产品包装及标识
八、附件
专业术语
图案标志

一、概述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自动化设备已在工业体系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线性模组。此类设备对柔性电缆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柔性电缆的研发和生产。尽管如此,对柔性电缆的理

论研究却始终不成体系,这使得技术人员、销售人员、采购人员对柔性电缆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仅凭经验摸索,无法予使用企业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电线电缆行业分为五大类产品:裸电线、绕组线、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及通信电缆和光缆。柔性电缆属于电器装备电缆,但功能上又兼具通信电缆的要求。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差异性极大,对于电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柔性电缆被归为“特种电缆”类,就其成品而言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行业命名规范中,柔性电缆的缩写是TRVV,而由于TRVV为非标产品,种类繁多,多数公司以自己公司的缩写对其都进行厂牌命名,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名称。但其实际内涵不变。

柔性电缆的特性主要体现两方面:柔软性能、传输性能(含抗干扰)。本文针对这些主要性能逐一介绍。希望能够给刚入门的新人提供有用的参考。

二、历史与发展

从1744年,德国人温克乐用电线把放电火花传输到远距离,宣告了电缆的诞生。

1752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并用电线接地,这是电缆的首次实用化。

1957年,德国人奥斯卡缆普发明了世界上首款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控制电缆。

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占据着中国电工行业1/4的产值。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

2014年,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欧元,而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范围内,亚洲的市场规模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

电线电缆的发展趋势:生态、环保化、特种化、高压、超高压化、精细化。

三、电缆分类

电线电缆的定义为: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习惯上,把单根导线称为电线,绞合导线称为电缆;或把直径较细的导线称为电线,较粗的称为电缆,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学术上,“电线”和“电缆”之间没有明确区分。

主要分为:裸电线、绕组线、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光缆

3.1 裸电线

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按结构可分为三类:裸单线、裸绞线、型线及型材。

裸单线包括圆铜线、圆铝线、铝合金线、铜包钢线、铝包钢线及镀锡铜线等。其中又有硬、半硬和软线的区别。

裸绞线包括简单绞线、组合绞线、特种绞线、复绞线、编织铜带。

型线及型材是指特殊外形或大面积的导体线材。

3.2 绕组线

绕组线又称电磁线,是绕制成组的线圈或绕组,线上有绝缘涂层。其作用是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或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实现电磁转换。

绕组线的导电芯主要材料为铜,有圆线、扁线、带、箔等,也有部分采用铝线。其涂层主要采用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和无极材料。

绕组线按找绝缘层的特点和用途,可分为漆包线、绕包线、特种绕组线、无极绝缘绕组线。

3.3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

电器装备用电线电缆主要用于设备供电、配电和用电以及控制、信号、仪表、测温等弱电系统。

按照应用场合主要分为:通用橡皮、塑料绝缘电线;通用橡皮、塑料绝缘软线;屏蔽绝缘电线;公路车辆用绝缘电线;电机电器引接线;航空电线;补偿导线;不可重接插头线;控温加热线;通用橡套软电缆;电焊机用软电缆;机车车辆用电缆;矿用电线电缆;船用电缆;石油和地质勘探用电缆;电梯电缆;潜水点击用橡套电缆;无线电装置用电缆;摄影光源软电缆;直流高压软电缆;千伏级架空绝缘电缆;核电站用电缆;铝芯滤尘器电缆;控制和信号电缆;单芯中频同轴电力电缆。

柔性电缆

3.4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和架空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用于传送和分配电力的线路中。

电力电缆种类繁多,主要粉中低压电缆和高压电缆。

中低压电缆(一般指35kV及以下):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聚乙烯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天然橡皮绝缘电缆、丁醛橡皮绝缘电缆、丁丙橡皮绝缘电缆等;

高压电缆(一般为110kV及以上):自容式充油电缆、钢管充油电缆、聚乙烯电缆和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等。

1914年德国工程师M.霍斯司特达提出了屏蔽性电缆结构,改善了电缆内部电场分布,消除了统包型电缆的沿绝缘层表面的切向电场分量。1924年意大利工程师L.伊曼努里提出了充油电缆结构,使电缆中的绝缘油与供油箱相连以保持电缆中的压力,消除气隙,从而抑制了绝缘内部的局部放电,使电缆工作电压能提高到110kV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三层共识基础、干法交联工艺的发展和超净绝缘材料的诞生,使挤出绝缘电缆发展至高压等级。

我国于1958年开始试制充油电缆,1964年生产66kV充油电缆,以后陆续生产了110、220和330kV充油电缆。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了500kV充油电缆。近年来,我国的超高压电缆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设计电压已可达到500kV以上。国外一些先进的工艺已能达到1100kV以上。

提高电力电缆传输电容的方法有:人工冷却、结构优化。

3.5 通信电缆和光缆

通信电缆是以传输信号为主要功能的电缆,在远程通信网络、计算机、视频图像等多媒体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分为:市内通信电缆、长途通信电缆、电信设备装置用通信电缆、数字通信对称电缆、射频电缆、海底通信电缆、通信线。

频率范围波长范围标识符号传输媒介主要应用场合
3~30kHz108~104mVLF(甚低频)有线线对(超长波)音频、电话、数据终端
30~300kHz104~103mLF(低频)有线线对(长波)导航、信标、电力通信
300~3MHz103~102mMF(中频)同轴(中波)AM广播、业余无线电
3~30MHz102~10mHF(高频)同轴(短波)移动电话、短波广播、业余无线电
30~300MHz10~1mVHF(甚高频)同轴(米波)FM广播、TV、导航移动通信
300MHz~3GHz100~10cmUHF(特高频)同轴、波导(分米波)TV、遥控遥测、雷达、移动通信
3~30GHz10~1cmSHF(超高频)波导(厘米波)微波通信、微信通信、雷达
30~300GHz10~1mmEHF(极高频)波导(毫米波)微波通信、雷达、射电天文学
105~107GHz3×10-4~3×10-6cm紫外、红外可见光光纤(激光)光通信

目前,通信光缆已广泛用于通信系统。由于通信光缆传输衰减小、传输频带宽、重量轻、外径小又不受电磁场干扰,因此已广泛替代了通信电缆。

而在自动化设备领域中,电缆需要同时传输电能和信号,因此,任然无法被取代。

四、柔性电缆

柔性电缆主要应用在各类做往复运动、扭转运动的机械模块中,对柔软性、耐磨性、信号稳定性有特殊的要求。由于经常处于运动状态,因此损耗较高,属于需要经常更换的耗材。为了防止电缆纠缠、磨损、拉脱、散乱,常把电缆放入电缆拖链中,对电缆形成保护,因此通常也称为拖链电缆或坦克链电缆。

4.1 柔性电缆的应用场合

柔性电缆主要应用于:工业电子系统,自动化成产线,仓储设备,机器人,消防系统,起重机,电梯,数控机床,冶金工业。具体应用场合如:机械手臂、点胶机、各类与线性模组配套的设备。

4.2 柔性电缆的结构

电缆的一般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线芯(信号线、电源线、光纤)、内护套、屏蔽层、加强件、外护套。如图所示:

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4.1 电缆结构示意图

4.3 导体结构设计

可曲度是柔性电缆的主要设计指标,影响可曲度的因素有:线芯的材质、绞合方式、保护层的材料和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最先断裂的是导体部分,因此导体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4.3.1 绞合形式分类

1.规则绞合

导线由规则、同心且相继各层依不同方向的绞合称为规则绞合。它还可以分为正常规则绞合和非正常规则绞合,后者系指层与层间的导线直径不尽相同的规则绞合。

除此之外,规则绞合又可分为简单规则绞合和复合规则绞合,后者系指组成规则绞合的导线不是单根的,而是由更细的导线按规则绞合组成的,在绞合成导体。这种绞合形式多用于移动式橡皮电缆的导体结构,以提高其柔软性,一般正常简单规则绞合在电力电缆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无特别说明,规则绞合一般均指简单规则绞合。

2. 不规则绞合(束绞)

所有组成导线都依同一方向的绞合。

绞合方向规定如下:将绞合线芯垂直放置,如单线从下至上的方向想做称为左相绞合,反之称为右向绞合。

规则绞合稳定性较高,几何形状固定,可以用组合导线的几何关系来表示。

在空间利用和绞合设备成本方面来说,不规则绞合(束绞)较为有利,不规则绞合(束绞)填充系数较高,相同截面积外径较小,可曲度较高,因而多用于绝缘软线和移动式橡皮绝缘电缆。

电力电缆的线芯则多采用规则绞合。

柔性电缆

4.3.2 绞合角和绞入率

1.绞合节距h:

单线绕绞合线中心一周,在线束同一侧沿线芯测量所到得到的该线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2.节距比(绞合系数)m:

某根单线中心所在圆的直径,D 。h/D即为节距比。

3.绞合角:

将规则绞合的线芯中任一沿螺旋线绞合的单线展开,单线的中心轴绕线芯一周L与所在层各单线中心的圆周之长为一直角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夹角,即为绞合角。

4.绞入率k:

即单线长度比线芯长度增加的百分比。

节距比m越小,绞合角a越小,柔软程度越高,绞入率k也越大,所需单线越长。

4.3.3 最小节距比、层数与单线根数的关系

4.3.4 线芯的填充系数

线芯的填充系数为线芯导体实际面积与线芯轮廓面积之比。

规则绞合线芯的填充系数与层数和中心导线根数有关。

中心一根导线的绞合线芯的填充系数随层数增加而减少,而中心导线根数为2、3、4、5线芯的填充系数岁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其绝对值比中心导线根数为1的小。从提高填充系数和稳固性考虑,中心为一根导线的规则绞合的结构最好。

柔性电缆

4.3.5 导体结构

导线的截面积主要决定于电缆的传输容量,例如长期允许载流量,允许短路电流等。设计方法是按电缆的结构和运行条件,先假定几个导线系列截面积,分别计算电缆的长期允许载流量,选取其中合适者,再作允许短路电流计算。导线的截面积应同时满足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短路电流的要求。

1.圆形导线正规绞合结构

正规绞合时圆单线直径相同,中心放置1跟单先,第一层为6根,以后每层递增六根。相邻两层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

2.压紧导线结构

对圆形和非圆形导线加以紧压,可提高导线的填充系数,缩小外径。但削减了导线的可曲度,因此柔性电缆不使用此法。

3. 扇形导体结构

为使非紧压扇形芯具有足够的可曲度和稳定性,在设计不紧压扇形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a.中央导线规则

扇形芯的中央导线必须位于扇形芯的中心线上,否则当线芯弯曲时,位于中心线上部分导线将被拉伸,而下部的将被压缩而可能凸出,这将引起扇形破坏而损伤绝缘线。

b.移滑规则

扇形芯中心线上导线的直径一般较大,处在其两侧的导线应能沿中心线上导线滑动而不改变扇形芯外形,这一规则称为移滑规则。如不遵循这一规则,当扇形芯绞合成电缆时,扇形可能被破坏而损伤绝缘层。

4.中空导线结构

5.分裂导线结构

4.4 绝缘结构设计

4.4.1 绝缘层的设计原则

绝缘层是电线电缆的主要结构部分,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绝缘层的设计包括绝缘材料和结构(剂包型、绕包形,组合型)的选择,以及绝缘厚度的确定,才外必须确定加工工艺方法等。

4.4.2 绝缘材料的选择原则

根据产品的使用条件来选择绝缘材料时必须考虑一下几方面:

1.按性能要求选择材料

a.电气性能是选择材料必须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绝缘层的要求作用就是电绝缘,但产品的电绝缘是指产品在足够长的使用时间内,在受热、机械应力及其他因素导致绝缘老化,以及各种使用条件(例如拉伸、弯曲、扭绞)的情况下,仍必须保证电性能不降低到产品所要求的最低指标的要求。因此,必须考虑材料的其他有关性能,以保证产品的电气性能。

最后判断产品能否继续使用的指标,仍然是以电气性能为主。

b.对绝大多数的电气装备用电线电来说,产品的工作电压不太高,同时基本上是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因此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热变形和长期老化往往是绝缘材料最重要的评价因素。

c.绝缘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及柔软性)同样是重要的因素。对某些机械应力破坏较突出的场合所应用的产品,机械应力主要由护套来承受,但绝缘材料也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 材料的经济性和来源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考虑材料的成本,以及环保性能。

3.考虑工艺上的方便性与可能性,使其易于生产。

4.对于有护套结构的产品,绝缘材料的选择应结合护套结构与材料来考虑。例如有护套的产品,对绝缘的机械强度要求可略微降低,反之,有的绝缘材料机械强度交差,就应该适当增加护套的厚度。

柔性电缆

4.4.3 绝缘厚度的确定

从电压等级来讲,电压愈高,绝缘厚度愈厚。对于高压产品,绝缘厚度的确定主要根据电性能要求来进行设计,同时在结构上还应考虑均匀内外电场的半导电层的设计。

对于低压电气装备的电气电缆,在绝缘材料选定后,确定绝缘厚度时,电性能一般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是以力学性能为主。一般应考虑下列几点:

1.按力学性能来确定绝缘厚度。产品在制造、安装敷设或使用中,会受到弯曲和拉力等,这样绝缘层会受到拉、压、弯、扭、剪切等机械应力的作用。而导线截面的大小对这些应力的数值影响很大,截面愈大,弯曲应力愈大,自重也大,因此在每一产品中,绝缘厚度总是随着导电芯截面的增大而增加。为了方便,适当分成几档。

对低压产品来说,绝缘在满足了力学性能的要求后,电性能也应相应得到满足。当产品的电压等级提高时,绝缘厚度适当增加。

导电线芯的柔软度对绝缘的确定也有关,柔软的导电线芯,弯曲时应力小些。但因为柔软型的产品均用于经常移动弯曲的场合,因此一般不再减薄绝缘厚度。

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就可适当减薄绝缘厚度。如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绝缘厚度较橡胶绝缘电线为薄。

2.绝缘的最薄厚度应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工艺上的可能性;二是长期老化因素。同样的材料,绝缘厚度薄,则老化损坏快些,一般橡胶绝缘电缆最薄的绝缘厚度应不小于0.3mm,聚氯乙烯不小于0.25mm。

3.同样电压等级而有护套结构的产品,从电性能角度考虑,绝缘厚度可以相对减薄些,但考虑到某些产品经常移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实际上并不一定减薄。

4.对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产品,可适当加厚绝缘厚度。

目前,各类产品绝缘厚度具体数值的确定,主要根据实际经验和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出有关的经验计算公式。随着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将使绝缘厚度的设计趋于更为合理。

4.4.4 交流系统的单芯、多芯电缆绝缘层中的电场分布

1.单芯电缆不分阶绝缘结构

绝缘层由介电常数相同的材料构成,称为不分介绝缘。

2.单芯电缆分阶绝缘结构

绝缘层由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构成,称为分阶绝缘。其电场强度与各分阶层的介电常数ε成反比,所以ε大的材料用于绝缘层内,ε小的材料用于绝缘外层;分阶绝缘的作用是使绝缘层内的电场强度分布均匀型,提高绝缘外层的电场强度,提高绝缘的利用系数(即平均场强与最大场强之比),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导线的表面最大场强,提高了电缆的安全系数;或在导线表面最大场强相同情况下,可减薄绝缘厚度。

3.多芯电缆绝缘结构

三芯分相铅包(或分相屏蔽)电缆的每一相的电场分布与单芯电缆相同。

10kV及一下的三芯电缆大多采用统包结构,其电场分布较复杂;但由于工作电压较低,其绝缘厚度主要取决于机械强度,因此不一般不作电场算。

4.4.5 绝缘的电气强度

电缆绝缘的击穿方式有电击穿、热击穿、滑移击穿三种。电击穿是电场对绝缘直接作用而引起的;热击穿是当电缆发热大于散热时,电缆处于热不稳定状态,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使绝缘丧失承受电压的能力而引起;滑移击穿是由于绕包绝缘材料间局部滑移放电逐步延伸,最后形成击穿通道而引起。

电缆绝缘的电气强度(工频电压击穿强度、冲击电压击穿强度、过电压击穿强度),与电缆的结构,绝缘材料的性能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有关。

绝缘中气隙、水分和杂质的存在,会降低绝缘的电气强度。充油电缆结构能有效地消除绝缘层中地气隙产生,并保持一定的油压,所以比粘性浸渍电缆和塑料、橡胶电缆有较高的电气强度。

1.塑料绝缘的电气强度

塑料电缆的击穿主要是由于绝缘层中的气隙、杂质以及屏蔽层与绝缘层之间的表面不平等缺陷,在电场下引起部分放电(或称游离放电)导致绝缘层树枝状放电而引起。绝缘层中如有水分,在电场和水的同时作用下,树枝状放电发展更快。因此塑料电缆应尽可能消除绝缘中的气隙、杂质和水分(如将塑料进行预干燥)。高压塑料电缆(110kV及以上)采用内、外半导体电屏蔽层和绝缘层三层同时挤出及逐段冷却等工艺,可提高其电气强度。交联聚乙烯电缆宜采用非水蒸气交联法(如红外线交联、超声波交联等),以消除绝缘层中的气隙和水分。

2.橡胶绝缘的电气强度

橡胶电缆的击穿主要是由于绝缘层中存在的气隙、杂质等缺陷,在电场下产生部分放电而引起。因此i要求尽可能地消除绝缘中地气隙和杂质。橡胶的击穿与含胶量及其配方有关。含胶量较高的橡胶击穿强度较高。橡胶的击穿强度随拉伸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柔性电缆

4.4.6 塑料及橡皮绝缘电缆的绝缘设计

塑料及橡胶绝缘电缆的绝缘厚度一般按绝缘的工频和冲击强度的平均值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设计

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破坏,由于存在内外半导电层凸起,绝缘中存在杂质、气隙等缺陷而引起的,因此设计中采用平均破坏强度。

交联聚乙烯电缆对于工频电压和雷电冲击电压的绝缘破坏强度符合威布尔分布。

实际设计中,电承受工频电压值和工频电压最低破坏强度求出绝缘厚度,以及由承受雷电冲击电压值和雷电冲击电压最低破坏强度求出绝缘厚度,取二者厚度的绝缘厚度作为电缆的绝缘厚度。

2.聚氯乙烯电缆的绝缘设计

聚氯乙烯电缆的长期工频击穿场强在10kV/mm以上。聚氯乙烯电缆的平均工作场强可取1~2kV/mm。

3.聚乙烯电缆的绝缘设计

聚乙烯电缆的长期工频击穿场强约为9kV/mm。冲击击穿场强约1.5~5.5kV/mm。

4.橡胶绝缘电缆的绝缘设计

橡胶的击穿强度与其拉伸程度有关,拉伸程度愈大,击穿强度降低愈多。在拉伸情况下,橡胶击穿强度差不多是正常情况下的1/5~1/6。

橡胶的击穿强度随其含胶量的增加而提高。

橡胶电缆的绝缘设计参考塑料电缆,平均工作场强可取1~2kV/mm。

4.4.7 直流单芯电缆绝缘设计

直流电缆绝缘层中的电场是按绝缘电阻分布的,电阻增大,场强增高,而绝缘电阻又与温度及电场强度有关,因此直流电缆绝缘内的电场分布随绝缘的温度变化不同。

直流线路的雷电过电压,因直流避雷器保护方式及电缆长度而不同,在无避雷器时约为额定电压的3倍,而内过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7倍,因此直流电缆绝缘一般按承受3倍额定电压的雷击过电压设计。由于各种含交流分量的过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绝缘的击穿强度由其合成的最高电压决定。在反极性过电压情况下,电缆绝缘的击穿强度稍低。

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最大工作场强可取20kV/mm。

4.5 屏蔽结构设计

屏蔽层分为为导线屏蔽和绝缘屏蔽。

导线屏蔽的作用是改善导线表面的电场分布,对于塑料及橡胶电缆,还起消除导线与绝缘层之间气隙的作用。塑料、橡胶电缆的导线屏蔽材料有半导电塑料,半导电橡胶、半导电带等,ρ0一般为104~107Ω·cm。屏蔽材料的ρ0过高会引起tgδ的增加,使介质损耗增高,过低会引起电缆绝缘的额冲击强度降低。

绝缘屏蔽材料一般与到先屏蔽材料相同。对于无金属护套的塑料、橡胶电缆,绝缘屏蔽由半导体材料加金属带或金属丝组合而成,其屏蔽金属的截面积由短路电流决定。若截面积太小,当短路电流通过时将产生过热或烧断,并损坏绝缘层。

塑料、橡胶电缆屏蔽铜带的截面积,以短路电流通过屏蔽铜带所引起的温升不超过电缆最高允许温度来确定。

4.5.1 聚氯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对于额定电压U0为6kV及以上的聚氯乙烯电缆应具有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导体屏蔽应为一层挤包的半导电层。绝缘屏蔽应由半导电层和铜带组成。绝缘表面的半导电层可采用挤包型、包带型或包带内加石墨涂层结构。铜带可以分相绕包在绝缘线芯上或统包于缆芯上,铜带厚度应不小于0.1mm。

4.5.2 交联聚乙烯电缆屏蔽结构

1.导体屏蔽

额定电压U0为1.8kV以上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应有导体屏蔽。导体屏蔽应为剂包的半导体层。标称面积500mm2及以上的电缆导体屏蔽应由半导电带和挤包半导电层联合组成。

额定电压U0为64kV及以上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导体屏蔽用的半导电料应是交联型材料。

直流体积电阻率

23℃ 最大 100欧姆·cm

90℃ 最大 300欧姆·cm

拉伸强度 最小 14.5MPa

伸长率 最小 200%

2.绝缘屏蔽

额定电压U0为1.8kV以上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应有的绝缘屏蔽。

额定电压U0为8.7kV及以下的XLPE电缆绝缘屏蔽可采用挤包型、包带型或包带内石墨涂层结构。额定电压U0为8.7kV以上的电缆绝缘屏蔽应为挤包半导电层。

额定电压U0为12kV及以下电缆的挤包型绝缘屏蔽应是可剥离的。

额定电压U0为64kV及以上电缆的绝缘屏蔽应为挤包半导电层。

额定电压U0为12kV及以下电缆的挤包型绝缘屏蔽应是可剥离的。

额定电压U0为64kV及以上的电缆的绝缘屏蔽用的挤包的半导电料应是交联型材料,其性能要求与导体屏蔽材料相同。

3. 金属屏蔽

额定电压U0为1kV及以上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有铜丝屏蔽和铜带屏蔽两种结构型式,额定电压为21kV及以上,同时标称面积为500mm2及以上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采用铜丝屏蔽结构。

铜丝屏蔽由疏绕的软铜线组成,其表面应用反向铜丝扎紧。铜丝屏蔽的标称截面分16、25、35及50mm2四种,可根据故障电流容量要求选用。

铜带屏蔽由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铜带标称厚度应按下列要求选用:

单芯电缆 ≥0.12mm

三芯电缆 ≥0.10mm

额定电压U0为64kV及以上的电缆的金属屏蔽应由疏绕软铜线组成,在表面应用反向铜丝或铜带扎紧。铜丝屏蔽的标称面积为95mm2,电祖率应符合GB3957规定。

电缆采用铅包或铅包金属套时,金属套可作为金属屏蔽层。

4.6 护层结构设计

4.6.1 护层的设计原则

电缆保护层分内护层和外护层。内护层有金属的铅护层、平铝护套、皱纹铝护套等和非金属的塑料护套、橡皮护套等,其作用是防止绝缘层受潮、机械损伤以及光和化学侵蚀性媒质等的作用。金属护套多用于油浸纸绝缘电缆,塑料和橡皮护套多用于塑料,橡皮绝缘电缆。

金属护套厚度取决于机械强度,并考虑电缆内部的压力及敷设运行条件和工艺条件加以确定。降低电缆的铅、铝、塑料、橡胶护套已趋标准化。为提高铝护层的安全裕度,目前铝护层的厚度基本与铝护层相同。

目前我国高压电缆中铅护套有铅锑铜合金和铅碲砷合金两种,铅碲砷合金的抗拉强度、耐疲劳性能和耐蠕变性能比铅锑铜合金高,延伸率稍差。

外护层包括衬垫层、铠装层和覆盖层(外被层),主要是起机械加强和防腐蚀作用。其结构设计取决于电缆的敷设运行条件。金属护套的外护层常为多层结构,为沥青、聚氯乙烯带、浸渍纸、加强金属带的组合。这种组合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并能防止铠装层对金属护套的机械损伤。为了使外护层有更好的防腐蚀性和防水性,最外层还可用挤包的塑料护套。

当高压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或当操作波及雷击波浸入时,会产生很高的护层感应电压,可能引起外护层的击穿,因此外护层须有承受一定电压的能力。一般应能通过工频电压10kV·1min及冲击试验电压50kV,正负10次不击穿的试验。为了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外护层有较高的绝缘电阻。

对于铅包的高油压自容式充油电缆、高落差电缆及水底电缆,由于要承受较大的内压力或拉力,或两者都要承受,需进行机械加固,所以护层要铠装。铠装材料一般用带材(如铝青铜带、不锈钢带)或线材(如钢丝、铝合金丝)。铠装带的厚度及层数,铠装丝的直径及根数,由电缆所承受的压力,拉力和铠装材料的机械强度确定。

电缆外护层按不同的敷设条件,分为普通外护层、一级外护层和二级外护层三种结构。普通为护层仅适用于铅护层,以及有沥青和浸渍电缆纸的组合成。一级外护层,对于无铠装的结构,由沥青加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对于有铠装的结构,衬垫层由二层沥青、聚氯乙烯带和浸渍绉纸带的防水组合层组成,在铠装外面可无外被层(裸)或有一层由沥青、浸渍电缆纸及防止粘合的涂料所组成的外被层。二级外护层是铠装外面还有一层与衬垫层相同结构的防护层,再挤包塑料护套。

裸铠装或裸铅包电缆,只能适用于对铠装或金属护套没有腐蚀作用的场合。一级外护层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在严重的酸、碱性环境和海水中,铠装和金属护套仍会锈烂。二级外护套层则可同时防止酸、碱、盐和水分对金属护套和铠装的侵蚀。

4.6.2 护层的结构类型

护套层的作用是保护电缆的绝缘层,以防止外力或环境因素损伤电缆。由于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使用的场合不同,敷设的方法也各异,因此这类电线电缆的护层结构形式有多种。

1.绝缘层兼作保护层的产品

仅有绝缘层没有护层的产品,用于没有机械外力、环境条件较好的场合,绝缘层同时起着护层作用。这类产品包括:聚氯乙烯和丁腈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和绝缘软线。部分电机电气引接线和公路车辆用电线等。氯丁橡胶绝缘电线由于氯丁具有耐磨、耐气候老化和机械强度较高等特性,也可不用外护层。

2.棉纤维或玻璃纤维编织涂沥青护层

这种护层常见用于橡胶绝缘电线和软线等一类产品,起着防止轻度机械外力和摩擦的作用,但耐气候性较差。随着布电线产品的更新改造,这类护层的使用越来越少。

3.橡胶、橡塑护层

由于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大多要在移动条件下工作,或常更换安装位置,要求安装时柔软、弯曲半径小等。因此橡胶、塑料护套在电器装备电线电缆产品中占了大部分,使用比较普遍。

按使用环境的要求,橡胶、塑料护套又可分为普通与特殊两种。

普通要求的护层主要是承受机械作用(外力、耐磨、弯曲或扭转的条件下的应力等)和防潮。按照承受机械作用能力的大小,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护套等几种结构。例如通用橡套软电缆、矿用电缆和船用电缆中的一部分。

特殊要求的护层,除了机械放户外,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还要求具有耐油、耐寒、耐日光、防霉、防虫、防鼠,以及低烟、无卤、阻燃等各种特殊性能,因此i必须采用新型的合成材料或各种特殊配方材料。

4.铅保护套或铝护套

在老化产品中,凡严格要求防潮的产品,以前大多采用金属护层。由于金属密度大、价格贵,因此目前仅在极少数产品中还保留这种结构,例如固定敷设的油井加热电缆。大多数产品已用防潮性能良好的橡塑或塑料/金属符合材料来取代。

5.外护套结构

当产品用于地下直埋敷设、垂直或机械外力破坏可能较重的场合,产品在护套外还需要加上金属铠装的外护套结构,如采用钢丝或铜丝编织,也有采用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相同的各种铠装结构。

6.屏蔽结构

当使用场合有屏蔽要求时,可采用金属丝、金属带或铝塑复合带作为屏蔽层,有的编织或绕包于每根绝缘线芯外;有的安置于总的护套内或外。

4.6.3 护套厚度的确定

护套材料根据使用要求、材料来源、经济性及工艺条件等因素选定后,护套厚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机械因素,同时也应考虑长期环境老化和材料透湿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于产品的外径和导线截面等有关,因此护套厚度一般除了随导线芯的截面增大而加厚外,多芯电缆还与产品成缆后的直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各产品标准中规定护套厚度的原则,主要取决于挤包护套前电线电缆的缆芯直径。

护套的厚度按承受机械外力的能力分为三类:

1.轻型护套

轻型护套要求柔软,对耐磨和机械冲击性能的要求不高,如轻型通用橡套软电缆,橡胶、塑料绝缘和护套电线及软线。对于要求外径小因此希望护套特别薄的产品,则采用尼龙护套(厚度为0.12~0.25mm)。

2.中型护套

中型护套要求有一定的柔软性,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康机械应力、耐磨等特性。这种护套结构适用范围最广,如中型通用橡套软电缆、大部分船用电缆、铀矿电缆、控制信号电缆等产品。

3.重型护套

重型护套的电缆仍要求具有经常移动的柔软性,但它具有很强的承受机械外力的能力,如严重的摩擦、冲击力、挤压以及撕裂性外力等。

对于有耐油要求的护层,常选用适合的材料(如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等)来提高产品的耐油性。此外,也采用改变材料配方或共混改性等方法,来改善电缆的耐寒、耐日光等性能。

4.7 柔性电缆的型号

五、柔性电缆的性能

5.1 设计电压

5.2 导体电阻

5.2.1 导体直流电阻

5.2.2 道题交流电阻

5.3 电感及电磁力

5.3.1 电缆电感的计算

5.3.2 电缆护套的电感

5.3.3 电磁力的计算

5.3.4 电缆的电抗、阻抗及电压降

5.3.5 金属护套的电感电压及电流

5.4 通信电路

5.4.1 电缆通信电路的传输概念

5.4.2 通信电缆的等效电路

5.4.3 均匀电缆的基本方程式

5.5 一次传输参数

5.5.1 有效电阻

5.5.2 电感

5.5.3 电容

5.5.4 绝缘电导

5.6 二次传输参数

5.6.1 衰减常数

5.6.2 相移常数

5.6.3 波阻抗

5.6.4 电磁波波长和传播速度

5.7 一次干扰参数

5.7.1 对称电缆的电磁耦合

5.7.2 同轴对的耦合阻抗

5.8 二次干扰参数

5.8.1 串音的概念

5.8.2 对称电缆回路的串音

5.8.3 同轴对间的串音

5.9 波阻抗不均匀性

5.9.1 波阻抗不均匀的概念

5.9.2 波阻抗不均匀的种类和原因

5.9.3 波阻抗不均匀性的表示方法

5.9.4 反射波对输入阻抗的影响

5.9.5 波阻抗偏差与结构上偏差的关系

5.9.6 伴流通量

5.10 屏蔽

5.10.1 屏蔽的一般概念

5.10.2 同轴对的屏蔽

5.10.3 对称电缆的屏蔽

5.10.4 电缆金属套的屏蔽作用

5.11 通信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1 对称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2 同轴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3 同轴射频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4 对称射频电缆的设计计算

5.11.5 介质损耗角正切和介电常数

5.12 绝缘电阻

5.12.1 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

5.12.2 几何因素计算

5.13 电缆的电容

5.13.1 电容的计算

5.13.2 多芯电缆的工作电容

5.13.3 电容充电电流的计算

5.14 电缆的介质损耗

5.14.1 介质损耗的概念

5.1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

5.14.3 油浸纸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的特性

5.15 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5.1 绝缘的老化及寿命概念

5.15.2 交流电压下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5.3 多次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的老化

5.15.4 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的老化及寿命

5.16 电缆的电场分布及其计算

5.16.1 交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5.16.2 直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

5.17 绝缘击穿强度的统计理论

5.17.1 绝缘材料的寿命曲线

5.17.2 电缆绝缘击穿强度与电缆几何尺寸的关系

5.18 电缆的热稳定性条件

5.19 电缆的发热曲线

5.20 电缆的散热曲线


感谢大家关注!。
校验码:43cb68ec7d7766b8408688f609d9dc45

缆普电缆